Book Now
English
  • 常州市新北区寒山路7号生命产业园1号加速器
  • 0519—85188551
  • hhyk@jshhyk.com
English
  • English
  • Bangla



《多肽重大突破》“返老还童”酶和癌症细胞免疫疗法!

01、“返老还童”酶能将寿命翻倍

  返老还童,长生不老,无论古今中外,一直是人们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有希望实现了。本月13日华盛顿大学的Shin-ichiro Imai教授在《Cell》子刊上发表的实验论文,向世人展示了令人惊叹的结果:通过一种“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老年小鼠的剩余寿命被成功延长了2.3倍。
这种酶不仅能延长小鼠的寿命,还逆转了老鼠身体机能的衰老。而且,好消息是,人类也有这种酶,这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发出新的抗衰老方法。
这种神奇的蛋白酶,就被人们称之为“返老还童”酶,也是一种多肽。
  这让人联想到一部布拉德皮特主演名为《返老还童》的电影。



电影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本杰明·巴顿一出生就是个八十岁老头,以后每隔一年就小一岁,因此,他拥有与别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欢离合……这个故事跨越了从一战到21世纪的百年时光、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情节十分感人,值得一看。

尽管这部电影从伦理角度分析了返老还童的风险,可是对抗衰老这一课题,从古到今,人类都非常执着。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影响衰老进程的密码。这次,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找到的是一种酶eNAMPT。它的高低,似乎和老鼠的年龄有关。体内这种酶浓度高的老鼠,和同龄鼠相比,身体机能也会更年轻。更重要的是,给年纪大的老鼠注射来自年轻老鼠的eNAMPT,真的能让它更长寿!在老鼠身上有效,也许在人身上同样奏效。这只是一种颇有潜力的方法。也许不久将来,真能实现返老还童,就像打针一样简单。





02、进化的力量: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聚焦蛋白酶



除了返老还童,酶的好处有很多。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链的一类酶的总称,属于多肽。是生物工程界的魔术师,生命在它的指挥下,协调地演奏起一章章如诗如画的生命交响曲来,世界因此而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其中一半颁给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奖励她实现了酶的定向转化,诺贝尔化学奖另一半颁给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格雷戈里·温特尔(Gregory P Winter),奖励他们实现了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用进化的力量解决化学问题。

据《纽约时报》,通过定向进化产生的酶可用于制造从生物燃料到药物的所有物质。而噬菌体展示产生的抗体能够中和毒素,抵抗自身免疫疾病并治愈转移性癌症。

03、抗体酶——抗癌药物的革命



04、生物免疫疗法——抗癌就像打预防针

  生物免疫疗法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通过采集人体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兼顾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   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同时,也为健康人和亚健康人士带来更多可能和希望。   05、中医药也在研究多肽酶   很早的时候我们祖先就会利用一些动物类药物治疗疾病,如西汉时用新鲜猪胰脏治疗消渴症,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用动物骨煲汤治疗骨折病人,就是现代医学的增加胶原骨架……



很多中药材的活性物质都是以肽的形式存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为来源的多肽具有降血压作用,赤小豆和乌鱼蛋白中的特殊氨基酸和多肽组成可以调整细胞外液渗透压,从麝香中分离得到的抗炎多肽,其抗炎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40倍以上……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陆续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许多活性很强的多肽类物质,具有镇痛、抗炎、抗癌等作用。
如抗炎多肽——露蜂房蛋白,抗癌多肽—— 茜草根环己肽,其中茜草根环己肽是从茜草根中得到 RA-VII 等四种环己肽类化合物 , 其中RA-VII 治疗白血病、腹水癌、大肠癌、肺癌和防止癌细胞转移,据报道疗效优于长春新碱、阿霉素等,且对正常细胞毒性低。

06、中药多肽,下个诺奖风口

2018年诺贝尔奖,有5位都与蛋白质多肽或酶研究有关。在历次诺贝尔奖中,蛋白质研究一直是得奖大热门。因此,可以说,21世纪对于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是蛋白质世纪,也是多肽和酶的世纪。  
中医药与以上研究结合,也进入了分子医学领域,开启了一个中医药从宏观进入微观世界的科技本草时代,屠呦呦因为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也充分证明这一崭新课题的巨大潜力。也许下一位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依然还会是中医药多肽领域。